什么是精神分裂癥
什么是精神分裂癥呢
精神分裂癥是以基本的個性改變,思維、情感、行為的分裂,什么是精神分裂癥,精神活動和環境的不協調作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最為常見的精神病。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組精神病,美國六個區的調查資料上顯示,其年發病率為0.43‰~0.69‰,15歲以上為0.30‰~1.20‰,我國部分地區的為0.09‰,根據國際精神分裂癥的試點調查(IPSS)資料顯示,18個國家的20個中心,歷時20多年的調查3000多人的調查報告,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癥年發病率大約在0.2‰~0.6‰之間,平均0.3‰。
精神分裂癥到目前為止病因都未明,好發于青壯年,什么是精神分裂癥,大多發于16~40歲之間,無器質性改變,為一種功能性的精神病,本病患者一般是無意識和智能方面的障礙,但發作時侯不僅影響本人的勞動能力,且對家庭和社會也有影響,應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。
什么是精神分裂癥,精神分裂癥病程多遷延并呈進行性發展,如早期發現應盡早給予合理治療,多數患者預后較為樂觀,少數患者由于治療不及時,不合理,拖延了時間,貽誤診斷治療,使病情緩慢進展,甚至失去了治療良機,出現精神衰退,成為精神上的殘廢。
上海(1978)對1957~1959年出院的1200例精神分裂癥進行了出院20年的隨訪,什么是精神分裂癥,預后有四種:屬于臨床痊愈者25%;顯著好轉水平者33%;精神癥狀仍存在,無自知力,但有部分工作能力者25%;情況差,包括衰退者占16%,因此應盡早予以診療,以求良效。精神疾病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,增加社會負擔,影響社會經濟發展。
2001年3月8日,什么是精神分裂癥,江澤民總書記在致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布倫特蘭博士的信中提出,要"動員全社會,努力為精神障礙患者重返社會創造適宜的環境"。
同年4月7日,李嵐清副總理指出:什么是精神分裂癥,"精神健康是與人民群眾身心健康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,什么是精神分裂癥,做好精神衛生的工作,不僅關系到千百萬人的身心健康,而且關系到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,對社會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"。
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,衛生部2002年的宣傳口號是:"精神健康:從了解開始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