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懼癥的一些臨床表現
恐懼癥的一些臨床表現:對于恐懼癥來說,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疾病,在生活中許多人只知道,患有恐懼癥的人都會做一些外人看去沒有必要的事情,而患者本人也知道沒必要可控制不了的想去做。對于這樣的現狀,下面看看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的專家所給出的相關介紹:
一、場所恐懼癥
場所恐懼癥也稱廣場恐懼癥、聚會恐懼癥、曠野恐懼癥等,約占恐懼癥的60% 。起病于20-30 歲,有報道25歲和35歲左右是兩個發病高峰年齡,女性較男性多見。主要表現為對某些特定環境的恐懼,如廣場、高處、擁擠的公共場所或密閉的環境等,病人擔心在這些場所出現無法逃避的恐懼感,并得不到幫助,因此竭力回避。恐懼發作時焦慮癥狀突出,常伴有抑郁情緒、強迫、人格解體等癥狀。
二、單一恐懼癥
指病人對某一具體的物件、動物等有一種不合理的恐懼,尤以兒童、女性多見。恐怖對 象一般是不具傷害能力的動物或昆蟲,如貓、鼠、青蛙、鳥、毛毛蟲等;或不祥物品,如血 污、骨灰盒、花圈等;或尖銳鋒利的物品,如刀、筆尖;還有對處境產生恐懼,如黑暗、幽 閉、空曠處、雷電等。單一恐懼癥的癥狀恒定,既很少改變也很難泛化。臨床上有部分病人可能在消除了某種恐懼之后,又出現新的恐懼對象。
三、社交恐懼癥
發病多在 17-30 歲之間,主要害怕被人注視,怕出洋相,感到羞愧,或無地自容。若被迫進人社交場合時,則會出現嚴重的焦慮反應,并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,如臉紅、心慌、出汗等。病人一般回避社交集會,不敢與人正面交談,不敢與人對視(對視恐懼),更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。社交恐懼的對象可以是陌生人罵是熟人,甚至是自己的配偶、親屬等。臨床更多見的恐d怖對象是異性、上司,或未婚夫(妻)的父母等。
溫馨提示:以上就是文章內容相關的介紹,希望能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幫互,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的相關咨詢,可以撥打我院電話:0451-51193066,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!